不想当韭菜,先搞懂股票定价的原理

股票是如何定价的?

一只股,当前价格是10元,为何是10元呢?而不是5元或者15元呢?谁在给它定价?

关于股票定价的理论,非常非常得多。主流的包括:市盈率定价、净资产定价、未来现金流折现定价、成长性定价(PEG)等等。

这几种定价方式,本质都是在通过一个指标或者方式,去衡量这只股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真实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定价,是在测定(预测)价值,而非价格。比如,按照市盈率定价,当前一只股市盈率只有10倍,行业普遍市盈率为20倍,那说明这只股票被低估了,未来就有市盈率修复到20倍的可能性,股价就有翻倍空间。再比如,按净资产定价,一只股当前市值为50亿,但净资产就有100亿,当前破净了,未来有可能修复到100亿,股价就有翻倍空间。

这些定价方式,本质都是从股票本身价值出发,寻找股票当前价格和真实价值之间的差异,或者说寻找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之间的差异,如果存在这种差异,就给了赚取差价的机会。

这不就是最原始的经济学理论吗,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只要有价差,就有盈利空间。

这就是基本面投资者给股票定价的核心原理。无论什么方式,只要研究的是股票的基本面,逻辑就是测定真实价值和当前的差异,寻找价差。

图片[1]-不想当韭菜,先搞懂股票定价的原理-玖儿的学习笔记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是很难精准衡量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为它低估了,它为何低估?之所以低估是不是本身就是价值的真实反映?很多股低估都是有原因的。

2、假设你判断地对,这只股确实低估了,价格远低于真实价值,虽然它低估了,但是如果一直没有人买,它如何实现估值修复呢?股票到底是因为价格低于真实价值才必然修复,还是因为有人买入才实现了修复?

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

2.2 谁在驱动股价变动?

一只股,从10元涨到15元,或者从10元跌到5元,是什么在驱动股价变动?这就是我们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股价运行,基于什么原理?到底是有规律的还是随机波动的?

有人说,股价变动,是因为宏观经济好、货币宽松、基本面好、业绩好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驱动股价上涨。

是的,从宏观角度,我们经常会听到经济学家讲“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价运行反映的是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那么,在复苏和繁荣阶段,股市往往表现较好,在衰退或者萧条阶段,股市自然表现不佳。股价还受货币政策影响,放水的时候钱多,股市容易上涨,流动性趋紧的时候钱少,股市容易下跌。

宏观层面对于做投资或者交易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关键是看你选择的投资策略,如果你做长线,踏准经济周期或者货币周期更容易获胜。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非常成功,就连巴菲特自己也讲过,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其实就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所谓国运。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他就是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过早抄底而导致破产的。

可见,宏观层面的一些经济周期等因素,和股价运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

但是呢,经济周期并非每天都变化的,一轮经济周期可能要数年,甚至几十年,即便是在繁荣的经济周期中,股价也不是一直向上的,也有高潮和低谷。仅仅看宏观或者基本面,你就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何宏观环境非常好,股票基本面非常优秀,为何股价也会有下跌的时候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必须理解驱动股价变化的根本因素,到底是什么。

别管经济周期和环境如何变化,别管是处于繁荣期还是萧条期,别管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最终,都要体现在人们的买卖行为上,因为唯一推动股价变化的因素是人。经济再繁荣,货币再宽松,如果没有人愿意交易,股价依然会表现低迷。只有人的买卖行为,才会导致股价变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宏观环境以及基本面因素,仅仅是人们是不是愿意购买股票的一个原因。宏观环境好,或者基本面好的股,人们更愿意去交易,去买入,所以,推动股价的并非宏观环境和基本面,而是人的交易行为。宏观环境以及基本面因素,仅仅是驱动股价变化的诸多条件中的一个而已。

有人买入是因为经济环境好,有人买入是因为股票基本面好,有人买入是因为一个政策,有人买入是因为业绩出色,有人买入是因为趋势,还有人买入是因为跟风别人买入,不管买入理由是什么,买入的人,都在用行动推动股价。当买入的数量(意愿)大于卖出的数量(意愿),想买入的人必须通过竞争才能买到,价高者得,就推动股价上涨了。

这样理解,买入的理由,重要吗?无论买入的理由是什么,最终,股价上涨,都要落脚到一点,买入的数量(意愿)大于卖出的数量(意愿)。

股价,并非公司真实价值,而是公司价值的表现形式。很多人想衡量清楚股票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有人认为值10元,有人认为值15元,有人认为只值5元,正是大家对真实价值的分歧,才产生了交易行为。如果大家都认为真实价值就是10元,当前价格也是10元,没有价差,价格就等于价值,还会有人交易吗?

你出价10元卖出,如果有人愿意以10元钱买,那么股票就值10元,这个10元到底是不是真实价值,并不重要。 

如果买的人只愿意出5块,你只愿意10元才卖,那股票就没有成交,股价就没有变化,就没有涨跌,你认为股票真实价值是10元,但没有人愿意买,没有人承认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值10元,你认为的真实价值,重要吗?

如果有人出5元,你也愿意在5元卖,此时股价就是5元,股票现在就只值5元。你出价10元卖出,而有买家愿意15元买入,他收购了你的和其他人的股票,就可以把股价推动到15元。至于他愿意15元买入的原因是什么,并不重要,可能是因为看好股票未来的空间,也可能是因为一个内幕消息。总之,他的出价收购行为,推动了股价的上涨。请问,股票的真实价值,到底值多少?是5元、10元还是15元?

这样看,真实价值,需要人去承载(承认)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然而,每个人对真实价值的判断并不一样,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为给这个真实价值投票,每个人卖出的人都认为股票不值这么多,每个买入的人都认为未来会更值钱。是他们的交易行为,推动了价格的变化。

所以,股价变化的推动力来此哪里?唯一一个因素,就是人的行为。

推动股价向上的力量来自拥有现金的人对股票后市走势的乐观看多预期产生的买入行为,推动股价向下的力量来自拥有股票的人对股票后市走势的悲观看空预期产生的卖出行为。

至于他们为何乐观或者悲观,并不需要深究。

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自然就消耗的乐观看多的这部分人的现金,该买的都买了,需求被透支,反之,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自然就消耗的悲观看空的这部分人的筹码,该卖的都卖了,供应被透支,这些时刻,供求关系就开始变化,从而影响股价变化。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点,持有现金的人、持有股票的人、乐观(看多)预期、悲观(看空)预期,这些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供求关系。

所以,股价运行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求关系:

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供不应求,股价上涨,供过于求,股价下跌。

这个特定的时间周期,代表了你观察市场的时间周期,以及操作的周期。比如,你做短线,你可能就是观察分时线上的供需变化,如果你做中长线,可能就是观察周线上面的供需变化。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供需格局的变化,其实根本不重要,无论是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期,还是基本面良好,以及政策变化等等,这些原因可能是交易者的出价买入的理由,但是最终股价要想上涨,就会体现在需求强劲上,需求(买入行为)压倒了供应(卖出行为),想要买入的人多,一定要出高价才能买到,就会推动股价上涨。反之亦然。

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如果你没有信息优势,没有资金优势可以影响股价,没有知识优势去解构宏观环境,那么,我们要更加注重结果(也就是供需格局的变化导致的股价变化上),而非原因。分析任何原因,都不如分析和跟随结果来得直接,因为你分析的原因再好,如果结果不能印证你的分析,你的分析就是徒劳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供求关系,是股价运行的最基本原理。我们量价分析的核心,本质就是分析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都会反映在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上。供求关系,这也是我们反复讲的股价变化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要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它衍生出来的指标,其实都是多余的,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未来,当我们在遇到复杂的环境和K线形态,感觉的迷茫的时候,只要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就会变得很简单了。

总之,供求关系,供需格局的变化,才是我们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

我们只要衡量清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到底是需求的力量大,还是供应的力量大,然后跟随之即可。需求力量压倒供应,就会推动股价上涨,这里做多就有概率优势,反之,如果供应力量压倒需求,这里做多就容易亏钱,就要选择回避等待。

这也是我们交易体系获取概率优势的最底层逻辑。

总结一下本节要点:

1、给股票定价的,是人,而不是某种方法(或者说,方法是人制定的,是需要人去承载的);

2、推动股价变化的唯一因素,是人的交易行为;

3、、股价涨跌的原因根本不重要,不要为此而耗费精力;

4、股价运行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求关系;

5、供求关系,供需格局的变化,才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也是我们交易体系获取概率优势的最底层逻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