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龙头的技术之争,功率与摊薄成本成关键词

导语:中国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技术之争。在第一梯队中,晶科、钧达等企业虽然投产较早,但晶澳、隆基、天合等企业选择了更先进的技术路线,使得他们的光伏组件功率较第二梯队高出5-10瓦。此外,天合选择了更大的210硅片,这一选择在行业中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企业的技术选择背后的原因。

 

第一梯队为晶科、钧达等等,投产较早,Topcon 出货也明显位于头部。晶澳、隆基、天合虽然也有较早接触,但投产较晚,所以不适合归类于第一梯队。晶澳和天合选择了 PECVD 设备,PE 技术路线爬坡期更长,不像 LP 技术路线那么成熟,目前第一梯队出货组件功率高出第二梯队 5-10 瓦。
第一梯队吹牛比较厉害,但主流产品都稳定在 575 瓦,第二梯队 570 瓦左右,差的第二梯队做不到 570 瓦。客观来看,第一梯队的光电转换效率是 25.2%,虽然他们对外称有 25.5%,但如果反推 25.5% 的光电转换代表着功率早就超过了。
晶科目前也是降两三档去卖,虽然晶科也有春牛,但是规模化比较早,毕竟完成了爬坡期(Topcon 爬坡期至少需要 6 个月),所以有一定优势。没有 6 个月以上爬坡,Topcon 产线改良,良率,转换效率都很难满足规划期望。天合赌了 PE 路线,规模化进程不如人意,再加上其选择了 210 硅片,210 硅片因为太大,所以磨成均匀性也是一种考验,目前主流是 182,只有通威、天合等少数厂家在做 210。
衡量 210 主要看组件厂,隆基、晶科、晶澳等前五组件厂中前四大都是选择 182,只有天合选择 210。电池方面,通威虽然走入前十,但今年出货量不会超过 30GW,头部都超过 60GW,60GW 也可以看成是衡量梯队的分界线。接下来第二梯队,阿特斯、正泰、东方日升、通威都属于第二梯队,在 20-40GW 左右。
为什么只有天合选择 210?天合相信高功率路线,不光是在 Topcon 路线上,此前 Perc 路线上也是 210. 他们的逻辑是硅片越大,产能越高,相应摊薄成本也会越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