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在某个价格能达成成交,始于分歧。有买有卖,交易才会实现,光有买或光有卖是无法成交的。之所以在某个价位成交,说明当前价位上,有人对后市持有看涨预期,而另外一部分人对后市持有看跌预期,对立的观点促成成交。
买卖达成了,成交随即被记录下来,就留下了成交量。所以,成交量本质是记录的买卖双方的意愿,以及对未来的截然相反的预期。换句话说,在某个价位上,成交量之所以大或者小,说明大众在该价格上对于后市的分歧大还是小。成交量越大,说明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小,说明分歧越小。
单纯的看成交量,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结合价格和走势,就能判断出后市波动方向的概率。举个例子,一只股在走明显的上升趋势,一直成交量很温和,但是突然成交量放大,说明对于“上升趋势”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这也就是加速或者高潮的底层逻辑,这个时候放大的成交量很容易导致上升趋势终结。反之亦然,一只股在走明显的下降趋势,一直成交量很温和,但是突然成交量放大,说明对于“下降趋势”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这也就是恐慌的底层逻辑,这个时候放大的成交量很容易导致下降趋势终结。突破的时候也是,一只股正在温和地小幅震荡,突然成交量放大,股价向上突破,脱离区间,此时放大的成交量,说明对于“小幅震荡”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供需格局改变,从区间震荡演变为上升趋势。
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个核心概念:成交量代表了对原有走势的分歧,成交量越大,对于原有走势的分歧越大,越容易改变原有走势,成交量越小,对于原有走势的分歧越小,就越难改变原有走势。
这才是使用成交量做分析的真正意义——判断市场的分歧。
成交量体现在图表上,就构成了成交量形态,这就是我们判断市场的重要抓手。
成交量形态比价格形态要简单得多,因为价格形态涉及到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要素,这些要素不断变化,会导致价格形态千变万化,而成交量要素只有一个,就是买卖成交的数量或金额。另外,分解到小的单元看(某个级别的单个K线),价格在该时间单位中可以上下波动,可以涨或者跌,而成交量在该时间一旦成交就被记录下来,就没有办法减了。也就是说,价格有两个变动方向,可以上可以下,但成交量只有一个方向变动,就是只能增加。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价格是可以操纵的,可以通过资金优势拉抬打压使价格上下波动,而成交量很难操纵。或者换句话讲,无论如何操纵价格,都会在成交量上留下痕迹,你可以用资金优势左右价格的变化,但你的行为一定会被成交量记录下来,而成交量一旦放出来,就缩不回去了。
所以,成交量是相对更加客观的要素。这也是我们量价分析的另外一个核心:用成交量确认价格的变化。价格是虚的,成交量是实的。
上一节我们就讲了,单纯的分析某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数值多少意义不大,最关键的是观察成交量的变化。所以,一般来说,单根成交量图形没有意义,成交量的形态要联系上下组合在一起去分析,这样你才能观察到成交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这几个要点上:放量、缩量、天量、地量、堆量、均量等。
下图是一组成交量量柱形态,我们以此为基础去解读成交量形态。
![图片[1]-股票成交量形态-玖儿的学习笔记](https://www.xueshe9.com/wp-content/uploads/2023/09/079f4fb55b205431.png)
1、放量和天量
放量就是成交量放大,当前时间单位的成交量,大于前一个(或者前几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上图前三个量柱,就是放量的过程,成交量越来越大。
放量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参与的人(或资金)增加,如果价格向上(阳线)放量,那就是阳量,阳量不断增加,说明需求强劲。反之亦然,如果价格向下(阴线)放量,那就是阴量,阴量不断增加,说明供应强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价格不动(波动幅度很窄)的放量,这个时候说明在一个很小的价格区间内,完成了较大的换手,往往都是变盘前兆。
如果在股价低量波动的时候,突然成交量开始放大,说明有大事发生。为何很低迷的成交,突然间活跃起来了呢?一般都是基本面有变化,有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市场对于当前走势产生了分歧,就有可能改变走势,利好会导致向上放量,利空会导致向下放量。所以,走势融合一切信息,一些你知道的或者你不知道的基本面信息,都会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如果你对价格的波动有怀疑(上面讲了价格可能会被操纵),但实打实的成交量是不骗人的。
如果某一天的成交量非常大,创出几个月、几年甚至历史新高,那就是天量。天量如果发生在上升趋势的加速段之后,往往都是见顶前兆,此时代表的意义就是需求被严重透支,该买的都买了,大家都是潜在的卖方,供需格局的天平开始向供应占优倾斜,这就是“天量天价”的原理。反之,天量如果发生在下降趋势的恐慌段之后,往往都是见底前兆,此时代表的意义就是供应严重衰竭,该卖的都卖了,大家都是潜在的买方,供需格局的天平开始向需求占优倾斜。
2、缩量和地量
缩量就是成交量缩小,当前时间单位的成交量,小于前一个(或者前几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上图后三个量柱,就是缩量的过程,成交量越来越小。
缩量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参与的人(或资金)减少,大家交易欲望降低,低迷的成交量会使股价低迷,一般情况来说,成交量低迷的时候股价波动往往不大,会陷入一个窄幅盘整,或者阴跌。
一定要记住一点,股价上涨,必须有成交量支撑,而股价下跌,不一定需要成交量,仅仅靠着自重,就可以一直阴跌。这也是一般下降趋势中,如果看不见需求,看不见放量,不要轻易抄底的原因,因为在低迷的成交量情况下,你不知道会跌到哪里。
成交量的持续萎缩,消耗着买卖双方的耐心,终于有一天,成交量越来越低,创出几个月、几年甚至历史新低,这个时候就是地量。地量说明市场情绪到了冰点,经过漫长的时间磨,该卖的都卖了,这个时候,因为供应的极度衰竭,往往不需要多大的需求,就可拉动反弹。这就是“地量地价”的原理。此时有可能源于一个消息刺激,有可能会有长线资金开始陆续入场,这个时候成交量开始陆续放大,就可以看到市场的反转。
还有就是上升趋势中的缩量,一般被解读为正常的量价行为。这个区别于下降趋势或弱势环境的缩量。上升趋势中,如果上涨的时候放量,回踩的时候缩量,说明对于“上升趋势”这个当前走势分歧不大,是健康趋势的表现,这些我们会在日后的章节中都有详解。
3、堆量和均量
![图片[2]-股票成交量形态-玖儿的学习笔记](https://www.xueshe9.com/wp-content/uploads/2023/09/7134f8f5ac205434.png)
堆量的意思是,一组成交量明显比前面成交量放大,像一个小土堆,如上图,就是一个堆量形态。堆量说明有稳定的资金在这里吸筹,且并不着急把股价拉升上去,一般来说,这种形态代表资金意在高远,有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行情。所以,对于做中长线的交易者来讲,观察堆量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可以观察周线上的堆量,对于判断中级行情,会有很大帮助。
还有些时候,成交量呈现不规则的放大或者缩小,比如上图的前半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均量去观察和判断。所谓均量,就是一个时间段的平均成交量。在实际交易中,如果某个阶段成交量不规则,不容易判断,我们可以取上升段的均量和下降段的均量去对比,如果上升段的均量更大,代表需求占优,反之,如果下降段的均量更大,代表供应占优。
以上就是成交量的基础形态和观察原理,解读成交量形态的核心在于:
1、识别分歧,从而判断对原有走势的分歧程度,得出有概率优势的股价波动方向;
2、识别供需力量的强弱;
3、结合价格形态,识别有概率优势的交易位置。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