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市场对于硅碳负极增加电芯成本的担忧仍存在,但如果硅碳纯品降至约25万元/吨以内,单位容量成本将与普通石墨负极相近。根据测算,硅碳负极添加10%后,理论克容量可超过500mah/g,克容量提升约50-60%。随着硅碳负极规模化生产,硅烷和多孔碳的单位成本有望降至10万元/吨以内,预计硅碳负极的成本和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实现与石墨负极的单位容量平价。这将为硅碳负极渗透率带来新的提升机会。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天风电新的发展动态。
———————————
近期路演来看,市场仍有担心硅碳负极增加电芯成本,在产业链降本的大趋势下未来渗透率空间或受限。
#我们的结论:如果硅碳纯品降至约25万元/吨以内,对应的硅负极单位容量成本或与目前普通石墨负极相近。具体测算如下:
?10%添加硅碳负极,理论克容量可超500mah/g
按照硅和碳的克容量分别为接近4200mah/g和330mah/g,按照1:1的掺杂比例,对应硅碳纯品的理论克容量可以做到2200mah/g。
按硅碳纯品10%的比例和石墨混合,对应最终硅碳负极的克容量约为520mah/g。克容量对比普通石墨的330mah/g提升约50-60%。
?克容量和材料成本结合考虑
按10%的添加比例,如果硅碳单体降至25万左右,对应硅碳负极价格约为5.5万/吨,对应约520mah/g+的克容量。普通石墨负极目前约3.3万/吨对应约330mah/g的克容量。即单位容量成本相近。相同容量下两者成本相近,硅碳负极不再是成本增加项,且具备减重的性能优势。
?硅碳负极规模化后硅碳纯品价格降至25万以内。
硅碳若规模化生产,对应原料多孔碳和硅烷的单位成本均可降至10万元/吨以内,对应硅碳纯品的成本有望降至15万/吨以内,对应价格有望降至25万/吨以内。有望实现硅碳负极和石墨负极的“单位容量平价”。成本打平后有望打开硅碳负极的渗透率天花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