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实盘交易中,准确判断底分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详细案例分析,揭示了底分型形成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中枢结构和背驰迹象的重要性。无论是0到1的简单结构还是0到5的中枢结构,都在实例中得到解读。读者将从中了解到顶峰型和底分型的不同性质,以及在不同级别的分析中如何观察内部结构。此外,文章强调了实盘分析中不使用笔和线段,而通过区间套逻辑锁定走势,从而更清晰地观察走势的具体细节。
平地分型的判断在实盘当中至关重要,在禅师的原文当中提过这么一句话,所有的顶都是由顶峰型构成,所有的底都是由底分型构成。那么如何判断顶风型是否成立?那么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以案例的形式来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我们目前可以看到从 0 到 1 的这一段下,它是一比,那么这三个 k 线形成的这个底分,这是我们在这一段下的过程中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底分型。那么在盘中我们只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底分型已经成立,我们在盘中想知道的是 0- 1 的下跌是否结束,重点看的就是 0 到 1 的内部结构。
很显然在目前的这个途中, 0 到 1 内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比像,因此在第一次出现底分的时候, 0 到 1 的内部结构非常的简单,这个时候就我不能说这个底风型,它就是见底的一个信号,当走势到了 0 到 5456 也构成了一个底风型。但是 456 的这个底分和我们刚才上面的这个底分型它的性质就不同的核心就在于 0 到 5 的内部,它有一个中枢结构,就是从 1 到 2 的向上, 2 到 3 的向下, 3 到 4 的向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总数,也就是说从 0 到5,这是一个某级别的盘整下 456 形成的这个底分,它有了内部结构,如果再有这个背驰迹象的话,它成立的概率就是比较高的啊。
因此我们说判断一个顶顶分的核心看什么,实际上它的核心就在于这一笔或者某一个线段内部是否有中枢结构。比方我们在这个图中 7 到 8 的向上,它是一比上内部结构比较简单,这个地方形成一个顶峰,这个顶峰之后大家需要对它之后的这个走势进行一个观察。 7 到 8 这一笔向上内部没有构建中枢,形成的这个顶峰可能是一个中继的顶峰,它的上涨可能还继续向上延续。那么反过来讲,如果在 7- 8 的这个过程当中,内部有中枢结构形成上涨的动能衰竭,有了背驰迹象,那么 7- 8 它就可能实时完成,从而走一个 8 到 9 的反向的走势。
因此我们看到了第一次的这个顶峰,由于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有一定是顶,当它后来在上涨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这一段有重叠,也就构建了一个中枢。那么当到了后面再形成这个顶峰之后,那它从 7 到 10 这一段结束的概率就比较高。因此我们发现这三个 k 线形式的顶峰和下面这个顶峰它的性质就不同。
所以我们在实盘当中,大家在判断任何一个级别顶峰是否成立,首先要看这一段内部结构是否饱满,如果内部的结构饱满,也就是说它有这个中枢结构,且有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那这个比或者线段它完成的可靠性就比较高。在这里还有一个补充的,就是这段话在我眼里没有笔和线段,它们都是一个组词类型。
学残论的人尤其在比和线段上打圈的人比较多,那么在这里提到没有比和线段,为什么这么讲啊?因为看到的是走势类型,因为级别的存在,使得走势的分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级别,依然可以看到它内部更小级别的走势,只是能看到和看不到的问题。在实盘过程当中,大家不要使用笔和线段来进行分析,实际上我们把它所在笔的这一段锁定,用区间套的逻辑,我们去更小的级别上去看它的走势类型,观察它的内部的结构,这样的话实际上看到的就更加的具体和清晰。
结语: 学习缠论,从底分型的分析开始,深入理解中枢结构和背驰信号,这是成为缠论高手的重要一步。在实际操作中,避免过度使用笔和线段,而是聚焦内部结构,通过更小级别的观察,使得走势的分析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缠论的学习,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