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造船引领全球市场,油轮需求增长,高端船型突破!

导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造船市场,受益于油轮需求的增长以及高端船型的突破。由于船龄到期和新环保政策的推动,替换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这篇文章将详细分析造船行业的量价框架、需求展望和供给展望,并介绍一些相关的产业链公司。了解这些信息将为您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览:造船需求中长期向好,叠加船龄到期和新环保政策带来替换需求,我们看好未来一段时间造船订单量稳定、价格持续景气,同时2024年是完工高价船全面交付的一年,造船企业效益有望全面提升。

#量价框架:造船为长周期行业、量价指标定位周期位置。造船是长周期行业,船舶制造周期长达2-3年,一轮大的船舶周期可达20-30年。供给和需求错配导致造船周期产生,周期长度与强度受贸易需求、船寿命、技术升级、造船产能等因素影响,其中需求与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周期强度,而供给节奏则影响周期长度。一般而言,一个造船周期包含量价齐升、量平价升、量升价平、量降价降四个阶段,定位本轮船舶周期,始于2020年年底至2021年初,新船价格和订单回升,目前仍处在量平价升位置,受制于供给弹性,我们认为本轮周期量平价升阶段可能维持较长时间。

#需求展望:油轮有望贡献新增需求、环保新规加速船队置换。2023年全球经济展现韧性,航运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同时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拉长航线,而船队运力增长较缓,我们判断未来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子行业亦存在分化,其中油轮货量海里需求预期强劲,供需缺口改善确定性高。同时船龄到期+环保新规带动新一轮替换需求,根据Clarkson,截至23年11月全球船队平均年龄已经达到22.38年,船队平均年龄自2013年以来持续提升且处于较高水平,拆船年龄一般在25-30年左右,新一轮更换周期来临;而在IMO减排战略下,航运业碳排放标准逐步收紧,根据Vess Value在2022年初的统计,现役船队中仅有21.7%的船舶符合EEDI和EEXI法规,也有望带动替换需求。

#供给展望:中国引领世界造船、持续突破高端船型。上轮上行周期中国造船厂开始参与并得到扩张,十余年低迷期期间,全球船厂加速整合,造船市场开始往头部集中,中国逐步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轮上行周期明显强劲。同时本轮周期和上一轮周期的区别在于产能扩张门槛提高,主要新增订单为大型船只、LNG等高附加值船舶,对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要求较高,而我国船厂持续突破高附加值船舶,船型结构持续优化,头部公司有望先行受益。

?产业链公司梳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未覆盖)、中国动力(未覆盖)、亚星锚链、纽威股份(未覆盖)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