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债市仍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中,短期仍有机会和调整。长期来看,国债收益率隐含着乐观的政策预期,但后续的政策博弈将频繁出现。期限利差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30-10年期限利差处于低位,存在相对价值的交易机会。在操作上,建议两头配置利率债、持有二永债以及避免过度投资城投债。短期内,超长债和长端略显失衡,中短端估值较为合理。债市投资者应根据资金面改善的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核心观点
新旧动能切换之下债市趋势不轻言逆转,年中前寻机、调整是机会等判断不改。本周临近春节,成交或转为清淡,利率可能开始钝化,以震荡为主。中期来看,十年国债隐含了较为乐观的政策预期,短期风险不大,但后续的政策博弈会更加频繁,降息一旦落地反而可能是阶段性止盈信号,我们暂不调整2.4%的目标位。期限利差问题受到较多关注,尤其是30-10年,从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看都处于低位,意味着相对价值交易机会。操作上,建议利率两头配置(将30年逐步换持为十年期)+持有二永债+城投债不宜再下沉。杠杆目前拥挤度不高,后续跟随资金走势灵活应变。
●期限利差分析框架:短端看资金,长端看基本面
期限利差是曲线形态的一种刻画,资金面、通胀、经济增长、供求等对短端和长端利率的影响幅度不同,导致收益率曲线会呈现多种形态。短端利率一般受货币政策和资金面影响。短端债券是杠杆票息策略的主要品种,因此受到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影响较为直接。历史上看,1年期国债与1Y IRS长期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绝对水平也相差不大。而长端除了资金面之外,更多受经济增长、通胀预期的影响。近两年来30年国债存量规模不断增长,交易活跃度明显增强,也成为主要交易品种。此外,在某些阶段,监管政策和机构行为对曲线形态的影响也很大。
●本轮期限利差压缩的原因
本轮长债和超长债表现强势的背后是基本面偏弱+货币宽松+机构配置+权益惨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是,去年底以来,宏观新旧动能切换的大逻辑有所强化,市场对于经济长期问题出现担忧,在“长期利率下行”的一致预期下,市场跨过过程直接交易结果。二是,宽货币预期升温,带动交易需求。三是,与久期策略相比,其他策略多受限制,拉长久期属无奈但占优的策略。四是,部分混基基于对冲需求买入利率债。而短端利率偏高,核心在于资金面制约。往后看,长端利率=短端利率+期限利差,因此债市行情能否延续,一是看资金端约束能否打开,二是看期限利差能否继续压缩,后者更关键。
●长期看,期限利差预计呈现几大趋势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我国既没有如美国利率高位、打击总需求的可能性,也不太可能采取日本一样极端的货币政策,具体到期限利差,长期预计会呈现几大趋势:第一,超长债期限利差可能会系统性下降,简单对比历史均值意义不大。第二,我国经济长期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也不存在长期通缩的基础,决定了未来几年内还不会看到“衰退式”的曲线倒挂,当然局部时点的资金波动有可能引发短端超预期上行。第三,“正常”的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传导至关重要,也是完善利率定价曲线的关键环节,因此,一旦出现期限利差的极度平坦或者倒挂,不排除货币、财政政策出手纠偏。
●短期看,超长债性价比略显失衡,长端中性偏贵,中短端估值合理
虽然利差压缩是大势所趋,但市场显然在“看长做短”,极窄的30-10年利差似乎已经隐含了性价比失衡和拥挤交易的风险。此外,不排除后续基本面预期对长端和超长端构成小幅冲击。临近春节,交易盘是否持30年国债过节值得商榷,若权益未来逐步企稳,或地产等政策跟上,30年或将承受小幅调整压力。而长端十年国债面临的情况类似,赔率胜率都不算高,但好在期限利差还未过度透支,相比之下,中短端是曲线上估值最为“合理”的点,与资金面实际情况最为匹配,但面临套息空间不足甚至资金倒挂难题,后续资金面边际改善后可重新把握机会。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