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光伏产业链2月假期叠加淡季效应,导致产能下降,但数据显示出口和国内装机仍有增长趋势。预计1-2月出口环比增速和国内装机同比增速将实现正增长,这将为光伏行业带来积极的催化剂,继续推动全年需求增加。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相关公司和主线布局。
1月产业链排产如期走弱,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出75、58(N型约41)、53(N型约32)、48GW,环比+7%/-8%/-14%/-13%。
2月生产天数减少叠加假期,预计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出73、60(N型约43)、48(N型约29)、37GW,环比-2%/+2%/-10%/-22%。
-硅料:2月有效生产时间变短,预计产出环比下降2%-3%至73-74GW;前期投产项目仍处于产量爬坡阶段,部分新产能投产推迟,整体产能平稳。
-硅片:1月拉晶产出提升至58.5GW,N型占比达70%(约41GW);2月硅片排产稳中有升,预计产出环增2%至59.7GW,主要因厂家对节后需求乐观,N型占比继续提升至约73%(43GW)。
-电池片:1月部分电池厂家关停PERC及放假导致产出较前期下修至约53.5GW,其中TOPCon产出约32GW,渗透率约60%;2月多数企业假期规划放假减产、PERC升级及TOPCon产线LECO升级,预计产出环比下降约10%至48GW,其中N型产出约29GW,渗透率提升至约61%。
-组件:1月国内/全球排产约41/48GW,较前期预测略下降;2月厂家接单分化明显,放假10-16天不等,整体交付在1月底开始放缓,预计国内/全球排产下降至31-32/37-38GW;3月订单尚不明朗,环比仍有增长趋势,有望恢复至1月产出水平。
“产装比”预示1-2月出口环增/国内装机同增是大概率事件:我们选取“前一年12月至当年2月”的三个月数据计算“全球组件产量/(中国新增交流侧装机量+电池组件出口量)”(产装比),2021-2023分别为0.87、0.71、1.10。基于当前预期的组件端1-2月排产量,我们以2024年1-2月的国内装机同比增速、电池组件出口环比增速分别10%、20%、30%作为假设条件,可测算得2023年12月-2024年2月的预测“产装比”将分别落在1.05、1.01、0.97,均低于过去三年内的最高值(1-2月装机/出口增速越高,产装比越低)。
投资建议:在当前市场对板块Q1潜在负面因素预期充分,而对潜在积极催化剂尚未形成充分共识的背景下,我们引入“产装比”指标概念,推算1-2月出口环比增速、国内装机同比增速大概率实现正增长,从而驱动全年需求一致预期上修及Q1板块行情的持续性,继续坚定看好。建议重点布局α突出的环节/公司/主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