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央行近期再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发声,表示供需失衡是导致收益率下行的原因。然而,市场对于未来收益率的预期并不乐观,导致二级市场缺乏真正的卖盘。要想实现债券收益率上行,除了供需调控外,还需要资金利率上行和股市+PMI的趋势上行。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资金利率和股市的变化,同时看好与中国经济强相关的核心资产。
4月23日晚,金融时报网站发布头条新闻: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这是央行一季度例会之后,再次对长期国债收益率重磅发声。
央行的认为:
【1】经济基本面上行,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两者已经背离;
【2】两者背离的原因,是供需的阶段性失衡。
【3】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
这其实也是债市很多人的看法,即认为今年以来的债券收益率下行,是供需的问题。所以,等二季度供给放量,收益率会上行。
只是,市场的想法,是“短空+长多”,即供给导致收益率上行,是买入机会,还会再下。
这与央行认为收益率应该上,并不相同。
我们的几点看法:
【1】 “资产荒”的本质,并非“一级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016年6-10月也是“资产荒”,然而当时一级市场的债券供给量,是截止当时的历史高点。
所以,供给无法改变“资产荒”。
【2】“资产荒”的本质,是“二级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也就是债市投资者对经济、通胀的预期。
正如此次央行所言,“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
债市投资者,并不觉得——“经济要下行”,只是觉得——“没有很乐观”。
大家就找不到什么理由,真的卖出债券。
所谓“资产荒”,本质上是,二级市场没有真的卖盘。
近期,债市的情绪是“短空长多”,但短空的人,也不真的看收益率方向是上行。
收益率随便下一点,又会担心踏空,只能再买回来。
【3】至于长端债市的风险,我们认为确实存在,2024年债市存在反转的风险。
但是,从历史上看,债券收益率真的上行,从来不是靠供给。
供给只能导致扰动,甚至是买入机会。
真正的债券收益率上行,只有两种。
这两种,也是“资产荒”解决的条件:
(1)资金紧张。
正如央行此次文章所言,“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
债券市场的负债端成本,归根结底就是资金利率。
历史上的“防空转”,例如2013年6月之后,2016年8月之后,2020年5月之后,都是资金利率的上行。
资金利率上行,负债端成本不稳,“资产荒”结束。
(2)股市+PMI的趋势上行。
股市对经济的上行,比债市要敏感的多;
PMI是对经济最领先的指标。
如果股市+PMI趋势上行,则债市投资者对经济、通胀的预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央行提示风险,是否意味着,债券收益率必然立刻上行?
央行表示,“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那么完全可以提高资金利率。
也就是说,央行对经济的看好,是有渠道来表达的,即资金利率提高。
即使2022年以来,资金利率的上行也不少见:2022年10月-2023年2月、2023年8月-11月。这两个阶段,债券收益率也上了。
此外,也可以回想一下2023年7月之后的股市政策,与股市的表现。比如印花税下调之后,结果如何。
对于当前的债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总结:
(1)我们看好中国经济, 2024年中国债市必然会反转。
(2)但只靠监管提示债券风险,以及增加债券供给,很难改变“资产荒”的局面。
“资产荒”的本质,是二级市场的供求失衡,而不是一级市场。
根源在于,债市投资者的预期:大家很难相信,经济会“强复苏”,通胀会“明显上行”。
(3)债券收益率上行的条件:
第一,资金利率收紧,债市的负债端不稳,“资产荒”结束。
目前还没看到。
但需要密切关注,央行是否会做。
第二,股市+PMI的趋势上行,债市的预期会扭转。
目前连股市投资者的预期都不强,指望债市投资者对经济非常乐观,比较困难。
但也需要关注,股市瞬息万变。
(4)结论:
股市,看好与中国经济强相关的核心资产;
债市,收益率可能“先下+后上”,而不是“先上+后下”;
同时,密切关注资金利率、股市变化。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