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次墨西哥调研揭示了汽车出海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市场担心的政治风险可控,而出海成功的核心在于企业战略和本地化管理。团队还分享了在墨西哥调研的实际经验和对当地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墨西哥本地调研10家公司#
感恩大平台,去年筹划至今的墨西哥调研本周得以成行。本次走访了蒙特雷、萨尔蒂约、莱昂等5个城市的10家企业,对出海墨西哥供应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了里面极大的预期差。简单总结:有“挣大钱”(不低于国内的盈利水平)的机会,有壁垒(对企业战略和执行力有要求),有空间(自主企业竞争力明显)。
#市场担心的潜在政治风险#
美国、墨西哥政府对于中国供应链的态度并不是赶尽杀绝,总体的思路是:美国有的产业,坚决不能放进来;美国没有的产业,搞到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向上游逐步提高本地化要求。但是步子太大扯着蛋的,可以再反悔放松(比如最近的铝锭铝棒,刚刚限制又解除)
另一方面,很多出海墨西哥的公司也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比如通过海外公司多层控股墨西哥工厂,甚至逐步退出中国法人,表面上已经看不出是一家中国公司。未来风险其实是可控的。
#我们认为出海墨西哥成功的核心#
首先,战略层面,老板的格局决定了墨西哥工厂表现的上限。老板对墨西哥文化的兼容程度、对墨西哥投资的力度和对墨西哥管理团队的信任程度至关重要。中国的成功学直接搬运到墨西哥必然失败,人,才是价值创造的核心,围绕本地化团队打造适合的管理架构和生产方式,才有可能建立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其次,墨西哥团队的本地化程度至关重要。用“掌控”的思维去搭建体系,用中国人管理墨西哥人,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墨西哥人热情开放,工作上慢热,需要有宽松的工作气氛和充分的鼓励机制。一旦认同感建立,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其实不比中国人差。此外,墨西哥法律法规比较复杂,有经验的团队在退税和现金流上有很多“秘密武器”。
最后,客户、行业属性,决定了当前出海墨西哥仍处于红利期。目前中国企业墨西哥工厂的价格普遍是比较好的,相比国内高40%+是常态(至少要高于关税增幅);行业竞争弱,海外竞对因为墨西哥工厂常年亏损已经不怎么投入,获单能力弱;成本波动顺价顺利(只要合理,客户对通胀习以为常);客户比较集中,产品品类少批次量大。
暂无评论内容